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工作 > 民族团结进步  > 详细页面

坚持务本求实 营造团结氛围 ——2018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扫描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编辑:李华 2019年03月22日 阅读量: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2018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入全面深化和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抓顶层设计,促交往交流,增惠民实效,聚各方合力,将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营造珍视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引领创建工作发展

  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要在传承中实现超越,必须在顶层设计上力求创新和突破。在全面深化改革精神的指引下,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和国家民委着眼于长远发展谋划创建工作,共同起草相关指导性文件。文件的起草充分总结了各地各领域近年来创建工作的实践经验,吸收了创新成果,尊重和体现了各族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2018年年底,《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正式以中办、国办名义印发,这是第一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中央文件。文件明确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政策保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行动指南,对于提高创建工作整体水平、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各地各部门正在认真学习文件,努力把文件精神转化为新的工作思路、新的工作措施、新的工作实践。此外,中宣部在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进一步突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力提升了创建工作的推动力、引领力。各地也在积极推动创建工作相关制度的成熟完善,青海省启动《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立法工作调研,内蒙古自治区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考核测评体系。

  二、典型示范不断涌现,激发基层创建活力

  2018年,国家民委又命名了211个示范区、示范单位,其中命名了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云南普洱市、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宁夏固原市、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7个示范州、示范市。至此,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示范单位达到898个,其中示范州(地、市、盟)30个。按照推进示范评选规范化的要求,国家民委监督检查司不断完善评审流程,专家评审、司务会研究、社会公示、专题研究、发布决定等工作节点环环相扣,遵循了竞争择优、公开公正的原则。坚持抓基层、强基础,把创建工作重心下沉到社区、乡村、学校、企业、连队等基层单位。据统计,2018年产生了45个示范县(市、区、旗)、26个示范学校、34个示范乡镇(街道)、29个示范社区和14个示范村等,形成了嘉兴民族之家“党建+五朵金花”、焦作“邘新社亲”、惠水“民族团结好花红”、兰州七里河“民族团结魅力抖音”等一批基层创建工作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分级联创、分级创建的格局逐步形成,湖南、湖北、贵州、内蒙古等地命名了省区级示范单位,青海、四川等省命名省级示范县(市、区)。铁路系统创建成果得到巩固,中国铁路总公司又命名哈尔滨局集团佳木斯车务段等15个“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

  三、载体形式持续创新,提升宣传教育成效

  过去一年,创建工作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抓民族团结,载体和方式十分重要。根据受众需求多样、参与意识增强、思想观念多元等新情况新特点,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国家民委监督检查司指导中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制作民族团结进步微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新疆籍少数民族同胞融入城市生活、各民族大学生组建“国旗班”坚守责任的鲜活故事。微视频在国家民委政务微信、网站上宣传,并经中央网信办推介到优酷、腾讯、抖音共98家网站和客户端。辽宁、山东、安徽、广西、海南等地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注入新活力,与改革开放相契合,与传统节庆相结合,与脱贫攻坚相配合,体现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的新时代风采。一些地方开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公众号,制作民族团结表情包,运用政务新媒体传播党的民族政策和创建知识,凝聚社会共识,创新社会治理,社会影响力显著扩大。

  四、互观互检有序组织,学习借鉴经验做法

  互观互检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的交流平台,既分享各地经验做法,又促进共同进步。2018年,国家民委先后组织了两次互观互检活动,分别赴江苏、浙江和贵州,重点参观考察南京、苏州、杭州、宁波等地城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和黔南州、黔西南州示范州创建工作。在宁波,国家民委组织召开了创建工作片会,对推广经验、以点带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各地因地制宜组织互观互检活动,北京市、河北省按照《京津冀民族工作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对承德市创建工作进行观摩检查,助力京津冀协同创建。贵州省民宗委组织黔西南州、黔南州相关同志赴青海省西宁市、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学习经验。四川省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互观互检,组织创建试点单位对照先进、补齐短板,共同将创建工作引向深入。

  五、理论研究渐入佳境,助力创建行稳致远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利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理论研究需要“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近年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学术研究热点,关注和研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理论成果日益增多。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互动,对进一步深化创建工作至关重要。2018年底,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主题的《民族发展蓝皮书:中国民族发展报告(2018)》发布。蓝皮书总结梳理了我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发展历程、经验做法,剖析了存在的困难与不足,提出了创新推进工作的思路。这是民族工作者与民族理论界推进创建工作的一次成功合作,也是创建工作的一项重要成果,既为深化新时代创建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也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自信。思其始而图其终。示范州市创建成功命名后,如何巩固提升、发挥好示范引领带动的作用是一个崭新课题。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召开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经验总结提升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为大理巩固示范州创建成果筹谋划策、贡献智慧,探索建立健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评估指标。

  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号召:“2019年,有机遇也有挑战,大家还要一起拼搏、一起奋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之路无止境。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尊重社会团结规律,释放民族团结红利,在坚守初心中焕发创建工作新气象,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七十华诞。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