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二年(1863年),大河家清真寺阿訇马占鳌(1830年~1886年)相约马海晏(1837年~1900年)在西乡举起反清大旗,起兵反清。这时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推动和影响下,西北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清运动。同治元年(1862年)十月,河州东乡马悟真杀死前来镇压的清军官兵120多人举兵反清,十一月南乡(今和政县)闵殿臣、八坊马永琳相继举事,反清战火遍燃河州。
同治二年正月,八坊马永琳、马永瑞首先进攻河州城南关。八月,马悟真、闵殿臣聚众围攻河州城不克,向马占鳌求援,马占鳌倡议联合,得到各派支持,公推马占鳌为统帅。十二月马占鳌率众围河州城,展开攻守之战,此役,攻城者伤亡2000余人,城內兵民亦伤亡甚众。至同治三年十月,城內粮绝,城被攻破,河州城被反清军占领达八年。从这年到同治七年(1868年),马占鳌以河州为中心,在黄河、洮河流域进行反清斗争,并与金积堡(宁夏)马化隆部、西宁马文义部、肃州(酒泉)马文录部联成一气,纵横陇右。
同治七年(1868年)十月,陕甘总督左宗棠率湘军三路进剿西北反清军。同治九年(1870年)马占鳌因内部首领间彼此不服,劝说无效,辞去主帅职,率部退守大河家。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应马海晏、闵殿臣等之请,复出为统帅,九月,左宗棠进驻安定(今定西)分兵三路,大举进逼河州。十月,过洮河、攻占三甲集,清军与反清军在太子寺(今广河)一带对峙。十二月底,傅先宗、杨世俊部会合徐文秀部攻占了新路坡和当川铺垒卡。同治十一年(1872年)正月,马占鳌率领反清联军与清军在太子寺新路坡展开决战。除夕夜,乘清军欢宴之机, 马占鳌利用“黑虎掏心”战术,派马海晏率300名敢死队员,携带水、土坯、木桩等物,夜间濳入清军阵地腹地,利用严冬浇筑冰墙,一夜间在清军前后营垒之间筑起三座坚固营堡,隔断敌军联络,使之前后不得相顾,并占据滥泥沟各庄堡垒,互相配合,断敌之粮运。天明清军发现,恐腹背受敌, 河州提督傅先宗只得亲自率军猛扑反清军新筑的三垒,不能取胜,又分兵三路反扑。马海晏沉着应战,指挥枪手射击,清军死伤惨重。傅先宗身穿黄马褂,手执大旗先进,最易于识别,很快“为流炮所中,由右额贯颅,立扑”,待其随从兵士抬至营中,“气已绝”(以上引文转引自《中国西北回民起义斗争史》,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反清军见清军大旗忽折,则从新路坡后峰一拥而至,傅军猝不及防,阵脚混乱,自相践踏,死伤枕籍。杨世俊虽负隅顽抗,但仍损兵折将,狼狈逃往高家集一带。反清军乘胜直逼党川铺,提督徐文秀奉命来援,也大败,一直退到董家山。反清军又出动步骑数千在董家山突击清军,傅先宗营官田大胜等六名大将亦弃垒先逃。徐文秀恼羞成怒,统帅全军拼死鏖战,但他败得更惨,不仅所部总兵、副将、参将等十余名将领全被击杀,而且徐文秀本人也身中三矛,丧命于战场,其余幸存者则乘夜深月黑之际,从重围中夺窜狄道营巢。马占鳌发动反攻,清军大败,太子寺周围清军全线溃退,撤至三甲集和洮河沿线布防。此役击毙清兵部将140余人,其中参将以上17人,失去军械无数,是左宗棠在西北的最大一次惨败。
新路坡战役后,马海晏等众将想乘胜追击,但马占鳌召集各头领计议,提出乘胜降清主张,他认为:“长此以往,终非久计。金积堡马化龙已被摧毁,我军势孤力单,恐将招致不利,步其后尘”。于是陈说利害,再三劝导,力排众议,决定降清。派部下马俊到三甲集清军行营请降,统领陈湜许之。同治十一年二月,马占鳌派其子马七五(马安良)、马永瑞之子马如蛟、马万有之子马福才等“十大少爷”到安定大营,向左宗棠请降,呈缴马匹四千余骑,枪矛1.4万余件。同年七月,左宗棠移营兰州,马占鳌、马海晏、马悟真、马永瑞、马万有等赴兰见左,马占鳌自缚其臂,备梅花鹿一对,以红绸制成“天下太平”横幅,挂于两鹿角之间,声称“自今而后,愚民竭诚尽忠,永不叛变”。左宗棠分别以军功记名,将马占鳌部编为马队三旗,任命马占鳌为督带,兼中营管带,马悟真、马永瑞为左、右旗管带,马海晏、马安良等为旗官,归河州镇节制,同清军一起镇压反清军。不久,马占鳌等捕杀了在河州一同反清的撒拉族头领马彦龙、马聋子、狗齿牙子等。闵殿臣拒绝降清,继续率军与清军作战,被马占鳌追捕送往兰州处决。之后,马占鳌随甘军董福祥出入战场,所部成为董军主力部队之一。马占鳌由反清军首领成了效忠清王朝的边防重臣,成了清王朝统治者镇压人民的工具。同治年间的这次反清斗争,长达13年之久,虽最后遭到惨重的失败,但也给清王朝政权以沉重打击,同时给河州乃至陇右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马占鳌降清后,从莫尼沟(临夏县)迁居大河家。光绪十二年(1886年)二月二十一日,马占鳌在大河家别墅病故,终年56岁,葬大河家,受封建威将军。
来源:《积石山史话》
资料来源: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