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风俗 > 民族风俗资讯  > 详细页面

上杭客家正月习俗

来源:上杭县人民政府网 2023年07月31日 阅读量:

  正月,又称陬月、端月、孟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而正月初一,就是我们说的“春节”,被称为“元旦”。“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个早晨。古称“三朝”,即“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又称作“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日之元”。从殷商起,就将月圆缺一次为一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每年的开始从正月朔日子时算起,谓之“元旦”或“元日”。

  上杭的正月习俗应从大年初一开始。初一是春节正日,从这一日开始进入欢度春节的高潮。客家人是很注重初一开门习俗的。当"年三十夜"(即除夕)合家团聚吃过年夜饭后,长辈给晚辈分发“压岁钱”,便敬天神、放鞭炮、点岁火、守岁,“关大门”入睡。

  年初一凌晨就要起来"开门"。"开门"是一年当中的头一件大事,带有"兆头"之意,预示着新的一年里运气的好坏,所以是一项很庄重的仪式,多由年纪大的长辈来做。按传统习惯,"开门"是有时辰、方向的,按各个年份的"通书"(即黄历)所载的具体时辰开大门,朝大吉大利的方位敬天神,以示"开门大吉","迎财神",祈求新年合家平安,万事如意。供品也是有讲究的:上供时米中要插12双筷子,12根大蒜(闰年各加一),放黄纸钱、白纸钱、桔子、柚子等,有的还有银元,取"有财有食"之意。放鞭炮却是开门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活动。各家各户都早早准备了又长又大的炮仗,大有比长、比多、比响的势头,因为事后大家会议论谁家鞭炮打得久、打得响。初一清晨,鞭炮不息,此起彼伏,热闹非凡,一早就把热腾腾的过年气氛烘托出来了。各家各户的门前硝烟弥漫,纸屑满地,穿着新衣的小孩成群结队在硝烟中捡鞭炮,不时发出"有呀!"、"好多啊!"的吉利声,逗得大人们脸上笑成一朵花。

  开过门大家都起床后,晚辈要先向长辈"拜年"说上几句祝长者健康长寿的吉利话,长辈也祝孩子们"快高快大"、"学习进步"等吉语。之后,便是早餐,有的吃素,有的吃荤。素餐主要有团圆汤丸、红枣、花生、糯米甜饭等,也有用芹菜、萝卜丝等煮米茶吃。上杭等地食荤者,一定有一盘白斩鸡和一碗"长命菜",家中最长者和最小者吃鸡腿。还要斟上酒,意味一年伊始,有酒有肉,"有吃"的吉兆。无论荤食、素食都不吃粥,且不能喝米汤,俗称"初一喝汤,出门下雨"。

  初一这天禁忌颇多。说话要格外谨慎,逢人只说吉利话。同时忌打破杯碗,如有人打破了,就要连声说"开万金!开万金!"因为客家话"碗"与"万"谐音。还忌扫地,若扫地则认为会把"财气"扫掉。而且还禁忌下地干活,不洗衣服,不挑水,不做针线活等,以象征新年不至"辛苦"、"劳碌",以寄托祈福之意。就连早饭也都不煮的,因为年初一不能笊饭,只把除夕前一天用大饭甑笊的"岁饭"热了吃,这叫做"吃压岁饭",表示"岁有余粮"。

  在上杭乡村年初一不出远门,不请客。而在城区年初一一大早就走家串户拜年,每户家里都备有桔饼汤,茶、酒、糖果、水果、香烟和下酒的腊味、卤肉等食品;上门拜年,主人就会笑吟吟地敬上一杯桔饼汤,口称"吃了吉吉利利,万事如意"。至亲者,还要给主人最老的或最小的红包,小孩上门,主人要给红包、桔子或糖果以及鸡腿。

  此外,初一,"敲锣打鼓"是乡村主要的娱乐形式。无论长辈、晚辈,都凑在一起,围坐在门坪、晒谷坪、井台边或众家厅堂打锣鼓,用喧闹的打击乐器来营造节日欢快、热烈的气氛。

  在中都镇陈和村张坊还流行赛铳的活动。在大年初一的这天,大家拜年结束后,张坊的人来到刘田骊于溪对面的凹上村举行一整天的赛铳活动,比赛双方轮流放铳,双方可在比赛过程中互相对骂,乃至损坏对方的门楼、祠堂等也不伤和气,人们反认为会更加兴旺发达。

  初二"转外家"。客家人称初二为"年下日",可以出门走亲戚、做客了。特别是做媳妇的有"转外家"的传统习俗。这一天,媳妇们都穿着打扮一番,回娘家去探望父母兄长。如果是新婚不久的一般都与丈夫双双同去。去时要带上鸡腿、果包,以孝敬父母亲。在上杭初二开始,各家分别宴请"姑婆大姐",请"新年饭"。而在闽西客家却有"新正祭墓"的习俗:各家各户纷纷备上三牲、香烛,上祖坟扫祭。比清明扫墓显得更普遍,更隆重,体现出敬祖念宗之情。

  初三为"穷日"。客家人把初三称为"穷鬼日",认为是不吉利的日子,一般都不出门访亲办事。

  初五"开小正"。也叫"出年界"。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再次敬天神、放鞭炮。种地的这一天开始干农活;开店的就开店门营业,圩市买卖也热闹起来。

  初七"人日"吃"七种羹"。"七种羹"是取芹菜、大蒜、葱子、韭菜以及鱼、肉、米粿等七种菜放在一起煮,初七早上全家一起吃。取意是:吃了芹菜更"勤快",吃了大蒜会"划算",吃了葱子更"聪明",米粿寄团圆之意等,实际上是借菜寄以美好祝愿。

  元宵节前"迎花灯"。客家地区正月的主要娱乐还有灯会和庙会。有的地方按姓氏在传统的固定日子里,举行各自的灯会。灯节里有舞狮舞龙,还有船灯、竹马灯、鱼灯等。在上杭有两种鲜为人知的灯,那就是淮土淮阳村的"高棚灯"和治平高地村的"文武灯"。传说高棚灯(也称高灯)是皇帝恩赐的,如一座正方高楼,总体8米以上高度,用竹子做成框架,纸糊起来,正面排着各种形状的鸟灯,有上百只之多,晚间每只鸟灯里都点上白蜡烛,主体内也点蜡烛。底座上标着"圣旨"二字。整台灯气势宏大,光彩夺目。而"文武灯"是宋代传下来的共16盏,其中有华盖灯、朱笔灯、令旗灯、令箭灯、关刀灯等,工艺精巧,立体感强。表演方式为:团伙阵、龙门阵、回门阵、八卦阵等古战场中的阵法。迎花灯时,亲朋好友都去做客,主人备酒菜招待,热闹一番。

  十五"开大正"。客家人称"过上年"。此日起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全面恢复正常。这一天和各地一样庆元宵节,家家户户又是杀鸡买肉,庆祝一番。上杭客家人最普遍的是吃"松圆"(以豆腐、地瓜粉、猪肉、冬笋等烹制而成)。寓意一年光景宽宽松松。晚上观灯娱乐闹元宵。

  "交春",隆重的"接春"活动。客家人很看重"交春",有"交春大过年初一"之说。此日迎春牛、饮春酒、吃松丸,很是热闹。这一天,家家都敬天神、田头伯公。敬祀时备上一株整棵的青菜,寓有迎春(青)之意。因为"立春"表示春天的开始,而迎春则是客家人祈求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态反映。

  正月初一拜年、占岁、聚财,初二祭财神,初三烧门神纸、谷子生日、小年朝,初五祭财神、送穷、十五元宵节。

  

  资料来源:上杭县人民政府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