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点头裙子飘,三寸金莲显婀娜”。这是民和土族服饰的真实写照。土族妇女的服饰,不但灿烂华丽,其刺绣技艺之高,做工精致考究令人叹为观止。
土族服饰演变
土族原是一个能征善战的马背民族,是吐谷浑人的后代,吐谷浑曾统治青海350年之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吐谷浑与汉、藏等民族的不断融合,形成了今天的土族。土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崇尚文化富有想象和充满生活情趣的民族,土族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因而所形成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除了在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和说唱艺术中保留下来之外,实际上都保留在视觉上的服饰之中了。
《北史·吐谷浑传》记载,吐谷浑女子“辫发于后,首戴金花冠”,“妇人皆贯珠贝束发,以多为贵”,男子“多以罗幂为冠,亦以缯为帽”。关于吐谷浑服饰,土族学者马光星有着独到的解读:吐谷浑女子以金花为首饰,辫发绕后,缀以贝壳、珊瑚、松石等,以多为美的习俗,在今天土族妇女的扭达头饰中仍有保留,她们至今还佩戴着一种叫“吐浑扭达”的古老头饰,从这个名称中,依稀能看到吐谷浑的历史渊源。土族男子的圆形毡帽,可能是吐谷浑男子戴的“罗幂”“缯”的演变。
另外,土族服饰的演变,还源于关于丹阳公主化为金色凤凰的传说,人们为纪念她而穿凤凰羽毛一般华丽的服饰。因而,土族妇女至今仍然保存着身穿绿色夹袄,下穿绯红色百褶裙,脚穿绣花翘尖鞋的装束。裙子是三川妇女独有的服饰之一,土族语称之为“禾儿莫”。根据着装者的年龄大小,裙子有鲜红、粉红、紫红三种,材质多选用棉布、绸缎,为了耐脏,下摆处还镶有一圈宽25厘米的黑布。黑布与红布的连接处镶有两道花边,使红色百褶裙更为好看。过去,妇女除了下地干活和下厨外,都必须穿裙子,否则会被视为无礼。
土族婚礼服饰
说起土族的服饰不得不提起土族婚礼。土族婚礼是体现着浓郁土族特色和文化传承的婚俗。婚礼的每一个程序,都涉及他们的穿戴打扮,歌舞表演中,大多是对妇女五彩斑斓的服饰穿戴唱不尽、道不完的赞美和炫耀,这就是三川土族婚礼别具特色之处。
土族婚礼分为娶亲、送亲、结婚仪式、喜宴等,尤以娶亲过程场面热烈富有戏剧性。伴随着婚礼进行的每一道程序,娶亲的人到了,出嫁的新娘在上马启程前,有娘家庄上的姑娘们演唱婚礼歌《卡日卡吉盖》(土语意为黑色的雁子),曲调凄凉,充分表现出新娘离别娘家的悲哀和留念之情;有如《阿丽麻》(土语把果子称阿丽麻),歌词中土族妇女把自己比喻为阿丽麻》,以一问一答,且歌且舞的形式,赞美自己的劳动,自己的服饰和优美的仪态,展示出土族女性的美。还有如《八央九月》《五色鸟》等曲调还是边唱边舞十分优美,极富感染力。
婚曲与服饰
姑娘们戏谑娶亲的纳信,《骂婚调》里故意将纳信从新郎家带来的扭达贬损为“像个老驴背上的鞍子”,将包头比作“擦桌子的抹布。”举行谢媒礼时,身穿深红色长衫、头戴礼帽、颈系彩色哈达的媒人显得有些滑稽,他的额头上被周围的人贴上了酥油,脸上抹了炒面。两位年轻小伙手擎酒杯放声高唱《谢媒歌》,歌词也从赞颂媒人的衣着开始:
头上戴着卷边帽
织锦的帽边亮闪闪
媒人的帽子真好看
腰间勒着花腰带
精美的图案亮闪闪
媒人的腰带真好看
脚上穿着花腰靴
绣靴丝线亮闪闪
媒人的靴子真好看
姑娘们边舞边唱的《七色鸟》,是一只多么美丽的吉祥鸟啊!“木吉鸟”,又名“五色鸟”,蓝天之下,展翅高飞,无拘无束地唱着生命的自由之歌。土族姑娘身着七彩花袖衫,犹如色彩斑斓的五色鸟,这又是多么贴切的比喻,多么奇特而浪漫的想象!
木吉鸟的羽毛多么黑呀
姑娘的头发比它黑
木吉鸟的红冠多么红呀
姑娘的头绳比它红
木吉鸟的双肩多么黄呀
姑娘的短褂比它黄
木吉鸟的翅膀多么美呀
姑娘的裙子比它美
木吉鸟的腰身多么绿呀
姑娘的花袄比它绿
木吉鸟的脖颈多么灵呀
姑娘的脖颈比它灵
木吉鸟的脚爪多么巧呀
姑娘的双手比它巧
《阿娜的模样》曲调悠扬动听,舞步轻盈舒缓。这支歌起初传唱于民和的三川土族地区,以后在土族各地流传开来。阿娜,是土族对母亲的尊称。
阿娜的模样怎么样
阿娜的模样真漂亮
阿娜的模样呀
就像菩萨一样
多么美呀多好看
阿娜的模样就像菩萨一样
歌词共分六段,以质朴的语言形容阿娜的(发髻)像鹁鸪鸟,阿娜的首帕冠像凤冠,阿娜的裙子像凤凰展翅,阿娜的胸襟像河水般宽广,阿娜的袖子像彩虹般灿烂,阿娜的心肠像星星般明亮。
《阿丽玛》,是土族语言对“果子”的称谓。在这首歌词很长的土族婚礼曲中,“阿丽玛”作为衬词出现,姑娘们边歌边舞,从翻地、开播、浇水、拔草到收割,再现种植青稞的整个过程。歌词还描述姑娘们栽培鲜花,花开后采花染布,缝制成的裙子更加漂亮。歌词中十分独特的部分,是分别描述土族、藏族、回族、汉族、撒拉族等各个民族女性的服饰穿戴,像藏族妇女头戴尖尖帽、身穿氆氇衫、脚穿牛皮鞋等。她们的表演和歌唱十分投入,对各个民族妇女的举止动作都有模仿,表演起来惟妙惟肖。当唱到本民族妇女的着装时,由衷地表达了对本民族服饰的赞赏心理和情感认同:
阿丽玛
土人婆头上戴的
珍珠帽呀哩斯
阿丽玛
土人婆身上穿的
绿主袄呀哩斯
《卡然卡吉盖》又称之为《登登玛秀》,歌曲名字源于一只捎口信的喜鹊。姑娘们以悲切的音调唱道:
黑色的喜鹊
请你替我捎个口信
给我的爷爷说
我的那幅扭达替我保存好
我戴上扭达多么美呀
如今头上只缠着破布巾
我的亲爷爷多么疼爱我
心肠就像棉线一般长
婆家里的爷爷虐待我
心肠像黑刺儿一样
姑娘们的演唱,似乎是在哭诉,刚才又歌又舞的那种欢乐喜庆色彩消失了,场面被一种低沉而凄凉的气息笼罩着,听的人也感到心情沉重。歌词通过一个已出嫁的女子对娘家和婆家的服饰对比,暗示了对少女岁月的无尽留恋。
檀香马鞍跨上了
黄金马蹬踩上了
叫声绯红的包头留阿扬
包头缝里的阿扬留下来
在土族的观念中,“阿扬”是财运、富贵、发旺的总称。
阿扬在哪里?阿扬依附在新娘穿戴过的服饰上。新娘上马启程的时刻,纳信边舞边唱道别歌留阿扬,预示着他要娶走新娘,但是要给新娘家里留下财运,留下富贵,留下吉祥。
在土族婚礼中,土族阿姑们扮演着非常的角色,婚礼从某种意义上说阿姑们的表演舞台,她们用一曲曲动人的歌谣、优美的舞姿展示着迷人的风采。婚礼歌作为她们新生的吐露,宣泄着她们的爱与恨、苦与甜,倾诉着她们的喜怒哀乐,是历代土族妇女生活和心情的真实写照。
到了预定的时辰,新娘该“上马”了。阿姑们将娶亲人的马鞍等物藏起来,并围着马头唱起了《上马曲》,悲伤的词曲中阿姑们向即将出嫁的新娘一一道别,对娶亲者提出种种要求,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新娘才能上马:
你的马儿哈
银子杈子没有者
我的阿姑女
不呀不上马
阿姑女也要哩
银子杈子也要哩
你的马儿哈
金子铃铛没有者
我的阿姑女
不呀不上马
阿姑女也要哩
金子铃铛也要哩
歌词中也提到新娘的服饰,要求娶亲者拿出氆氇替子、银子耳坠、绿色主袄、大红裙子等嫁妆:
你的马儿哈
氆氇替子没有者
我的阿姑女
不呀不上马
阿姑女也要哩
氆氇替子也要哩
桑木臭棍也要哩
起步喜钱也要哩
银子耳坠也要哩
大红花儿也要哩
绿色主袄也要哩
大红裙子也要哩
作者:马晓晨
资料来源:青海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