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医药 > 其他民族医药  > 详细页面

贵州的少数民族医药发展

来源:贵州省博物馆 编辑整理:许觊佳 2021年11月22日 阅读量:

  贵州世居少数民族受居住地不同自然环境的影响,在长期与疾病的斗争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传统民族医药体系,为民族自身的发展和人民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是贵州不可或缺的民族文化遗产。

  苗族医药

  擅长风湿跌伤、止咳化痰、清热解毒、止血止痛等;主张“两病两纲说”,即冷病热治,热病冷治;多用植物药、动物药,少矿物药,创造了多种特色外治法;苗药是我国最具有活力的民族医药之一,资源丰富,产业多样化,产值占贵州省医药总产值的50%。

采药小背篓和药锄(许觊佳摄于贵州省民族博物馆)

  侗族医药

  擅长骨髓炎、跌打损伤、骨折、胃肠肝胆疾病、风湿病等;主张“六性六味”理论,根据临床表现辩“症”施治,辩“症”用方;分为内服药和外敷药,创造有著名的痧症疗法、搜风退火法、祛寒法等。

  2008年,侗族医药被列为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药盆(许觊佳摄于贵州省民族博物馆)

  水族医药

  治疗范围广,特别是毒蛇伤害,跌打刀伤,风湿瘫痪等;较早认识和利用杜仲、板蓝根、桔梗等植物药材,除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外,还用人发、耳屎、蚂蚁、燕子窝等良药,使用草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药碾(许觊佳摄于贵州省民族博物馆)

  布依族医药

  擅长治疗潮湿山区的多发病、常见病,如风湿、跌打损伤、骨折、月家病。疔疮及内科杂病;传统用药多用鲜药,很少炮制,有蜘蛛、蚱蜢、蚂蚁等多种动物引入药房;使用“看米法”、“望汗毛法”、佩香法等多种极具浓郁民族特色的诊疗方式。

  仡佬族医药

  擅长风湿、跌打损伤、隔食、小儿疳积、感冒风寒、消化不良、肠炎腹痛等;受中医文化影响,形成一套自身民族诊疗手段,包括问诊、望诊、触诊、脉诊等;传统药常就地取材,多用鲜药,有一些民族特色药原材如鸽子屎、韭菜、核桃、啄木鸟、红浮萍等;创造了捶打疗法、剔治疗法、七星灯火法,打通杆疗法等。

上为药秤,下为木镭钵(许觊佳摄于贵州省民族博物馆)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贵州少数民族医药事业蓬勃发展,拥有多家民族医药研究所及民族中医院,成立有民族医药特色专科;《苗族医药学》《水族医药学》等民族医药专著相继出版,为民族医药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贵州已出版的部分民族医药专著(许觊佳摄于贵州省民族博物馆)

  现在,民族医药已不再是传统的口传心授模式和单一体系,形成了多种模式为一体的产业链,具有多个民族医药制剂和品牌,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保障了贵州少数民族医药持续而健康的发展。

  编辑整理:许觊佳

  资料来源:贵州省民族博物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