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医药 > 傣医 > 民族药  > 详细页面

玉腊波:让古老傣医药焕发新生

来源:中国民族报 编辑整理:王韵茹 2019年08月06日 阅读量:

玉腊波在研究整理贝叶经上的傣医药古方。张国欣摄

  仲夏时节,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天气有些闷热。在西双版纳州傣医院(以下简称“州傣医院”)的园圃里,玉腊波正在手把手地教一群年轻人识别和采摘草药。

  这批年轻人,是到医院实习的傣医专业本科生。烈日下,玉腊波脸上全是汗珠,眼中却满是欣慰。看着这群年轻人,她想起了30多年前自己的求学时光。

  玉腊波,这位西双版纳州医专(以下简称“州医专”)第一届傣医中专班的学生,如今已是州傣医院的副院长。

  “傣医药,是一门古老的学问。据贝叶经记载,傣医药传承发展已有2500多年历史。”玉腊波说,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傣医药守护着傣族同胞的健康。

  然而,这项千百年来傣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凝结的智慧结晶,传承过程却并非一帆风顺。

  傣族历史上并没有专职的医疗机构或医生,傣医药使用和傣医治疗活动大多散见于民间、佛寺,没有进行过系统地挖掘、整理。很多秘方药方,随着老傣医的离世而消失。靠民间传授的傣医药一度面临失传的境地。

  “改革开放后,傣医药的挖掘和保护得到了重视。”玉腊波介绍,1979年,西双版纳州民族医药研究所成立,专门抽调医药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傣医药的发掘及相关史料、民间秘方验方的收集、翻译和整理出版工作。

  为了专门培养傣医药人才,1986年,州医专开设了傣医中专班,玉腊波成为第一届学生中的一员。

  尽管已经过去了30多年,玉腊波对当年上课的场景仍记忆犹新。

  “一批名老傣医走上了讲台。当时,教材教具都很缺乏,但同学们都特别认真,学起来废寝忘食。”玉腊波说,这也是傣医药教育首次从民间登上学历教育的讲台。如今,傣医药已被纳入大专、本科教育系统,傣医药人才的培养层次越来越高。

  玉腊波毕业的前一年,州傣医院成立,这是一家集科研、教学、临床诊疗为一体的机构。毕业后,玉腊波进入州傣医院工作,一晃就是30多个年头。可以说,她亲眼见证了傣医药在这30多年里的传承和发展历程。

  “能在年少时与傣医药结缘,并为之奉献一生,应该说我和傣医药都遇上了好时代。”玉腊波笑着说。

  为了抢救那些散落在民间的经方验方,玉腊波和同事们走乡串寨,拜访民间傣医;为了唤醒那些“沉睡”在贝叶经里的古方秘方,玉腊波和同事们拿着放大镜研读贝叶经,常常是通宵达旦……

  “很苦,很累,但成效还不错。”玉腊波说。这些年,州傣医院出版了《西双版纳傣药志》《嘎牙山哈雅》(傣医人体解说)和《傣医诊断学》《傣医四塔五蕴理论研究》等30余部傣医药著作,为傣医药学科建设和傣医药教育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011年,傣医药睡药疗法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最让玉腊波高兴的是,2006年国家出台了《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等,使未受过现代医学教育但得到患者广泛认可的民间传统医生们得到了国家的认可。“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传统医学的重视。”玉腊波说。

  顺应时代发展,傣医药和现代医学进行了创新性结合,正在焕发出新的活力。

  “比如说我们将放射科检查与传统骨科疗法相结合,使骨复位和后期康复更高效,减少了患者的痛苦。”玉腊波说,“目前,我们的骨科、风湿科、皮肤科治疗等传统强项,与现代医学结合后疗效更佳,每年都有来自国内外的患者上门求医。”

  过去,由于没有标准,傣药的制作依傣医个人的经验和习惯而定,这影响了傣医药的治疗效果,也制约了公众对傣医药的认可。如今,在玉腊波等一批专家的努力下,西双版纳州已经制定了100余种傣药材标准并颁布实施。

  同时,由州傣医院开发出的43种傣药制剂,于2016年进入云南省医保药品报销目录。原本只能在州傣医院使用的傣药,也造福于更大范围的各族患者。

  傣医药传承和发展的成果有目共睹,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这些年,玉腊波经常受邀到泰国、老挝、越南、缅甸等国家参加学术交流、项目合作。澜湄流域的不少国家,都派参观团到州傣医院学习傣医药传承和发展的经验。

  “我们也算是为祖国争了光吧。”玉腊波笑着说。

  祝福

  党和国家对传统医学和民族文化的重视,让濒临失传的古老傣医药焕发新生。作为傣医传承人,我深受鼓舞,甚为感动,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祝祖国母亲越来越美丽,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传承得更好、发展得更好!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