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教育 > 双语教育  > 详细页面

最炫双语风

来源:民族画报 作者:曾颖 高莹 2018年05月23日 阅读量:

云南省楚雄市大过口乡中心民族小学校园依山而建(大过口乡政府 供图)

  伴随着三弦琴悠扬的旋律和整齐的舞步声,我们走进云南省楚雄市大过口乡中心民族小学校园,映入眼帘的便是身着彝族服装的老师和学生们,他们在操场上围成了三个大圆圈,用彝语和汉语欢快地唱着跳着。进入大圈里,近距离看着手捧三弦琴的高年级同学,还有那些奋力吹着葫芦笙的男同学们,别有一番气势。而那些围成两个小圈的低年级学生们,在阳光下边唱边跳彝族三弦舞,青春的朝气荡漾开来。

课间的三弦舞活动有序进行

边唱边跳三弦舞的彝族学生们

  大过口乡是楚雄市唯一一个彝族聚居乡镇,乡中心民族小学是典型的彝族小学,有417名学生和24名教师,彝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97%,彝汉双语教学和彝族传统文化教育是该校办学育人的特色。学校在发展双语教学的同时,还将彝族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彝族歌舞乐、彝族刺绣、讲读文学故事等融入课堂,挖掘彝族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彝族文化的教育传承作用。

彝秀课是该校的特色教育课程之一

  走进干净整洁的教学楼,阵阵读书声渐渐清晰,原来是六年级的学生正在上彝语课。看着认真授课的彝族老师,校长杞万开说:“建设德高业精的双语教师团队是我们做好双语教育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每年都选派优秀教师参加云南省的双语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彝语为辅,汉语普通话为主’的双语教育能力。”

彝族老师进行彝汉双语授课

  除增强教师团队的双语教学能力外,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还重点突出“三个融合”。一是突出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运用信息技术,深入推进参与式活动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效率。运用信息网络通讯技术,提升在校留守儿童关爱等教育服务质量。二是突出现代文明教育与彝族文化传承教育相融合。开展好国家、地方两级课程,挖掘彝族文化育人内涵,开发校本课程。三是突出教育教学中汉语普通话与彝族语言相融合。坚持普通话为主,彝语为辅的原则,切实在幼儿教育和小学低年级中做好彝汉双语的特色教学。

认真听彝语课的学生们

  “坚守是一种责任,责任更是一种行为。山区教育守望者们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壮丽的青春,实践了自己的梦想,体现了自己的价值。”这是大过口乡中心民族小学教师鲁永平在《青春之花在坚守中绽放》文章中写到的一段话,道出了山区教育者的信念,更道出了学校办学的坚守与责任。学校用实际行动为彝族乡传承彝族优秀传统文化,更为彝族乡的教育带来了一股最炫双语风。

大过口乡小学运动会(大过口乡政府 供图)

  未来,大过口乡中心民族小学将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更加坚定“德育立校、质量强校、文化兴校”的发展方略,继续发扬“民族教育环境特殊,但干起工作不讲特殊”的民族教育精神,紧紧抓住脱贫攻坚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机遇,充实学校文化积淀和教育质量积累,激发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内需动力,着力推进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创建楚雄州市知名的民族教育特色学校着力奋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