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建筑 > 民族建筑概述  > 详细页面

保安族民居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宋祺 2017年11月22日 阅读量:

  保安族人口较少,早期在青海同仁居住的时候就与当地的藏族、土族一同务农杂居,居住形式相同,以土木结构房为主。后迁徙至积石山下的黄河边后,民居习俗与周围的回族、撒拉族、东乡族颇为相似,一般是整村围着清真寺而住,相互连接,错落有序,颇具特色。

保安族民居(摄影:刘军)

  由于积石山特殊的自然地貌,保安族人通常都选择山巅、山腰、山脚和沿川一带的平坦而向阳的地方居住,多为保安族同族聚居,也有少数同东乡族、撒拉族杂居。大的村落有几百户人家,小的村庄有近五六十户。保安村庄的民居通常墙连墙、房挨房,绝大多数人家都将自家庭院与别家庭院相连,每个庭院的房子都挨在一起,这种居住形式是由于保安族在战乱时期,必须团结互助才得以自保,一旦有一家遭遇侵犯,保安人可以迅速登上屋顶联络全村请人帮忙,也可以迅速借用别家屋顶或院墙进行转移和防御,可以说,一座保安族村落就像是一座城堡,将保安族紧紧联系在一起。

  保安族的住房多为土木结构的低矮平房,房院相连,过去以泥房居多,四周砌以下宽上窄的土墙,通常墙高4米左右,每家都有自己的院落,被称为“庄廓”。每个庄廓大都由堂屋、灶房、客厅、圈舍组成,堂屋为长辈住室,位于庭院正中,是三间组成的双檐瓦房,坐北朝南,也有坐西向东的,屋体最为高大宽敞,是庄廊的主体建筑。为了显示对老人的尊敬,堂屋比其他房屋都要好,中间设置八仙桌子,两边出檐的地方建两个土炕,也是招待客人用的客房,凡是有客人来,都要招呼到堂屋来,同老人见面。要是家中老人去世了,如果家中宽余,就不住人,堂屋只作为接待客人或请阿訇念经时使用。

保安族 民居(摄影:刘军)

  堂屋两边为西房、东房和灶房,东、西房是单檐瓦房,由儿媳妇以及子女居住,屋内布置比堂屋简陋,灶房建在堂屋一旁,只有房顶开有天窗,没有其它窗户。有的人家还在堂屋旁建有客厅,也称客房,通常作为家庭备用房,平时用作储藏室,幼辈客人来访,可留宿客厅,若是长辈客人,则要留宿堂屋。

  饲养牲畜的圈舍多建在庄廊的东南角或西南角,圈内砌有食槽,构造简单,有的庄廊会在东北角修造一座卧角楼。

保安族民居(摄影: 刘军)

  随着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和生活环境的稳定,现在保安族的民居逐渐发展为独家独院,砖混结构的平顶房、二层小楼房逐渐增多,室内陈设结构简单明了,装潢也日趋时尚。屋内常设有火炕取暖,炕上铺毛毡,可供人坐卧,保安人喜欢把被褥横叠着放在炕角的板箱上,几乎每家都有炕桌,供吃饭、喝茶、待客用。炕墙周围贴墙纸或挂围布,由于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保安族人家室内不贴人或动物的图像,通常挂有阿拉伯文字画或“克尔白”图,以显示自己的穆斯林身份。在伊斯兰教“洁净”观念的影响下,保安族民居的厕所一般建在不显眼处,许多人家还建有专门的沐浴房,供洗“大净”时用。

参考资料:

  1.马少青、杨宏峰,《中国保安族》,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

  2.郭爽,《民居民俗》,天津人民出版社,2012。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