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遗项目 > 传统技艺  > 详细页面

保安腰刀锻制技艺

来源:国家民委文宣司组织编写 2017年12月01日 阅读量:

  保安腰刀是保安族传统的手工艺制品,主要产于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镇、刘集乡及周边地区。保安人打制腰刀的历史久远,保安腰刀的出现与元代的军事活动密切相关,也与保安族的历史密切相关。保安腰刀的品种很多,有“波日季”、“哈萨刀”、“蒙古刀”、“十样锦”、“雅乌其”、“双落”、“细螺”、“扁鞘”、“满把子”等。其中最漂亮的要算“十样锦”,最有名气的要数“波日季”。

  在保安族冶铁业中,腰刀的生产占重要地位,制造腰刀的技术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水平,经过几代高超匠人的不断改造创新,保安腰刀又展现出新的生机,传承人陆续创造出“黄河流水纹” “蜘蛛纹”等新的锻制技艺,有着悠久历史且工艺复杂的折花刀锻制技艺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发展。

  现在的保安腰刀传承仍然以家庭内部传承为主,父传子最为常见。最有代表性的传承人是保安腰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马维雄。2007年,“保安腰刀锻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马维雄和另一位保安腰刀匠人冶古白成为国家级传承人;2009年,马维雄代表甘肃省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及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大展;2009年6月,参加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获得民族特色文化奖。

  保安腰刀以其精湛的工艺、悠久的历史驰名中外,已经成为保安族的工艺品,在北京、上海、广州及西北五省区、四川、云南、西藏畅销。它不仅是保安族人人喜爱之物,也是藏族人民在节假日挎在腰间的装饰品,而且畅销日本、印度等国。1985年3月,随中国青年代表团到日本访问的保安族青年代表,曾把保安腰刀赠送给日本青年朋友。2007年,“保安腰刀锻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安腰刀声名远扬。

  

编号: Ⅷ—42

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参考资料: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组织编写《国家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解》,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