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的民居在民国时期普遍呈“用圆木纵横相架,层面高至七、八尺,即加椽行,覆之以板,石压其上”的“木楞房”形制。通常的情况是,在木楞房的正房(祖房)纳西族称为“吉美”(意为母房)中,有一个纳西语称为“格古鲁”的高出地面的灶台,有家神供其上。中间为火塘,安置大型铸铁制三脚架于其上,用以烧水、做饭和取暖。会客、聚餐和老人就寝都会在中间的灶台上。这种普遍的房屋式样以及室内设置在广大山区和香格里拉三坝、宁蒗永宁目前还普遍流行,当然现在的房子已经比以前高大宽敞了许多。
在丽江古城和部分丽江坝区,纳西族民居建置受到周边民族的影响,突出的是白族和藏族。一般的情况是,在与大理白族自治州交接的地方,民居建筑普遍为受白族风格影响的“三坊一照壁”,楼瓦房居多,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家庭建造房屋还十非讲究,盖瓦用石灰固定,出头的地方用特制的绘有图案的公瓦装饰,现在房屋的墙体普遍用水泥建造并在表层用石灰刷白。有的家庭会选择用青砖修饰房屋的四角,四边再糊一层石灰。楼房的上层面留隔风火板,材料一般为松木板,留一窗,房屋正面安四扇小窗,桁梁两端装饰厚料风火板,在其上角安有装饰图案的木制鱼头。楼下正中的堂屋一般都用传统的雕刻,配有六扇图案各异的隔门,图案题材普遍采取“四季波虎”和“四星归月”的内容,堂屋两边的窗户也会配有相应的图案,往往这样的整栋楼房既美观又朴实耐用。整个住房院落的的传统布局为:北房、西房为正房、卧房,厨房一般在院落的边角,南房往往作为畜圈,东面为照壁,中间留有一块天井,铺鹅卵石并装饰出美丽的图案。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丽江大研古城是纳西族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古城坐落在玉龙雪山脚下,始建于宋末元初,总面积3.8平方公里。四方街类似“天井”是古城的活动中心,四条以石板铺成的古城主干道呈经络状向四周延伸。“城依水存,水随城在”是丽江大研古城高原姑苏的一大特殊。大研古城北部的黑龙潭是古城的主要水源,源自黑龙潭的玉河水至双石桥处被分为东、中、西三股支流,各支流再分为无数溪流,入墙绕户,穿场走苑,形成主街傍河、小巷临水、跨水筑楼的景象,而著名的丽江古城“三眼井”,是纳西族人建筑和自然地理巧夺天工的有机结合,纳西族东巴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深深的反映在大研古城的一砖一瓦之上。
参考资料:
1.郭大烈、和志武.纳西族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4.
2.杨福泉.纳西族文化史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