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傈僳族 > 风俗习惯  > 详细页面

德昌傈僳族婚礼

来源:民族画报 作者:韩连赟 2017年10月24日 阅读量:

  几年前的一天,我坐火车、搭汽车、然后步行十几里崎岖山路,来到海拔2500米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达巴洞乡团结村,参加傈僳族姑娘张正秀的婚礼。大山深处的这场婚礼经过神秘的刮脸、席地婚宴、奇异请拜、通宵打跳等一系列仪式,宣告一个傈僳族新家庭的诞生。

密林中的新娘刮脸

  给新娘刮脸是德昌傈僳族传统婚俗的重要环节之一,因在大山深处的密林里进行,又不许外人,特别是男性到现场观看,所以一直充满神秘色彩。

  新娘刮脸一般在婚礼当天上午进行,为能拍到刮脸的照片,我找到新娘母亲,说拍片也是为保护与宣传傈僳族历史文化,最终她同意了。

  时近中午,张正秀在舅母和姐姐的陪同下出门往山里走去。我意识到刮脸开始了,立马尾随其后。来到松林时,我已筋疲力尽,新娘也消失在密林之中了。当我在树林里焦急徘徊时,好心的舅母却突然出现在我眼前,拉扯着把我带进密林深处。

  树林里空旷寂静,新娘坐在一块相对平坦但杂草丛生的地上, 舅母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石膏粉涂抹在她发际边长有汗毛的地方,然后用手轻揉汗毛,并将其一根根拔掉。半个多小时的刮脸,张正秀把头依偎在舅母的怀里,不知是羞涩还是疼痛,她一直用头巾紧紧地捂着脸。 舅母仔细检查并认真地拔完发际边沿的汗毛,用手擦去脸上的石膏粉。然后反复为新娘梳理头发,编成两根发辫,用红头绳扎好,披上花头巾,准备回家。

新娘张正秀山路弯弯送亲寻新郎

  新郎杨才富是张正秀同村的傈僳族青年,他们是自由恋爱走到一起的。按傈僳族习俗,定亲不兴媒人,不讲究彩礼,俩人相恋后各自请父母去说亲。说亲多由男方父母或哥姐出面,带些糕点、糖果、面条等礼品去女方家。若女方家愿意联姻就收下礼物,并把女儿的生庚属相告诉对方。接下来,母亲就为女儿缝制嫁衣,准备婚礼了。

  刮脸回来后,张正秀就由姐妹陪伴在闺房。屋外送亲的酒席在热闹中开席时,舅母就回到闺房里为她洗脸洗脚,改换嫁衣。按传统习俗,要把新娘用过的水泼洒在闺房的地上,以示吉利。新娘穿上由亲人缝制的绣花衣裙,从头到脚焕然一新。穿戴整齐后,新娘由伴娘陪同坐在闺房门旁的草地上接受祝福。女方家请的懂礼仪的阿巴莫(司仪)手持菜花和松针叶在堂屋敬女方家神,告诉家神姑娘要出嫁了,并给前一天夜里来新娘家领亲的两位娃拿扒(证婚人)挎上两条交叉打结的红布,表示娃拿扒已承诺为女方家领亲。

  传统的傈僳族婚嫁简朴,娘家给女儿的嫁妆只有一件长衫、一张长头帕和一床陪送的被褥。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张正秀的嫁妆有很大的变化。除传统嫁妆,还添加了大红木箱、沙发、组合电视柜,送亲姐妹们也都抹了口红、画眉、手拿塑料花,很有时代气息。

送新娘

  敬神祈祷的仪式完成后,新娘的伴娘、嘎玛(山歌手),和娃拿扒、阿巴莫就开始对山歌。嘎玛的《婚姻调》唱到:父母养育女儿啊多艰辛,新娘啊年幼无知不善理家哟,拜托男方家哟多体谅。娃拿扒以歌作答:女方家人请放心,别舍不得新娘离家,女儿虽然离开了娘家,但心里还惦记父母……

  山歌你问我答,感情真挚动人,让在场人十分酸楚。不知不觉送亲的时间到了,在主持人的催促下,依依不舍的女儿才叩拜父母、叩拜家神,在葫芦笙手的领亲曲中缓缓启程。出堂屋跨门槛时,舅母帮张正秀提起裙摆,其意是不让新娘把娘家的财运扫走。

  送亲时,不论山多高路多远,新娘都必须和送亲的人一起走。边走边唱的娃拿扒和葫芦笙手走在送亲队伍的前面,新娘张正秀在舅母的搀扶和女伴们簇拥下紧跟其后,走在最后面的是男士们。长长的送亲队伍在黄土飞扬的山野中缓慢前进,悠扬的葫芦笙伴着喜气洋洋的山歌,久久回荡在空旷山野。按傈僳族人的习俗,送亲途中要休息三次。第一次是新娘出娘家门后在室外小憩。第二次,则由娃拿扒根据路途的远近适当安排。第三次是在新郎家附近。新郎家看到新娘到了,立刻派人前来迎亲,男女双方的葫芦笙手要相互致意,高奏乐曲同声庆贺。新娘在娃拿扒和葫芦笙手的带领下来到新郎家的院坝,送亲的人就把被褥举过头顶,把新娘罩在中间,待新娘走到堂屋门外时,男方家接亲的人便会抓起羊屎粒撒向新娘,其意是驱赶新娘从野外带来的饿鬼和病魔。男方家的人从新娘身后接过被褥,新娘进屋时,不能与新郎及家人碰面,意思是避免婚后不和。接下来是傈僳族婚礼最热闹、最丰盛的俗称“正酒”的男方家婚宴时间了。婚宴中羊肉除供食用外,羊头、羊脚另有特殊用途。

草地婚宴

  傈僳族婚丧嫁娶一般都自己操办,但亲朋好友也会前来帮忙。婚宴讲究吃单不吃双,通常是吃九大碗。现在条件好了,碗数也逐渐增加到11—13个。主菜有猪肉、羊肉,香拐、酥肉、墩子肉、炒肉;素碗有萝卜、白菜、土豆、榨菜、凉菜等。

  婚宴的准备工作在婚礼前一个月就开始了,首先要请一个主厨,由他安排酒席的菜谱和碗数,估计婚礼上客人的多少,来准备各种食材。临近婚礼时,就派助手到附近集市去采购。

  张正秀的婚礼有400多人参加,婚宴采用先到先吃的轮流开饭方式进行。用餐的地点在露天坝子上,是新郎家人用四条柴块摆成饭桌大小的方框,并在框内铺上松树的松针叶,放上碗筷酒菜,客人以柴块作凳吃酒席。这样婚宴通常要吃到天黑才结束。新娘张正秀则在屋里由其舅舅、舅母和葫芦笙手和迎亲的两男两女陪着吃饭。待他们吃完后,就开始请拜喝酒仪式。

喝喜酒

  请拜仪式在新郎家宴请女方家送亲队伍和男方家宾朋的当天傍晚举行。进行请拜仪式前要把婚宴中宰杀的羊的头和脚,放到男方家堂屋中的神龛上供奉,还让一对童男童女把草席铺在洞房门口,以备新人谢拜时用。傈僳族称新郎新娘拜堂叫“请拜”,赠送给新人礼金叫丢拜钱。新郎新娘出来后,被带到堂屋里站在草席上。他们面前放一个用来装拜钱的簸箕,簸箕里还要放四碗酒。几位男子在供奉男方家神的墙边摆开许多酒碗,一切就绪,请拜仪式开始。

  堂屋里松明闪亮,挤满了看热闹的大人和小孩。按照傈僳族的习俗,由男方家人先请拜,请拜按辈分高低秩序先后进行,但新郎的小辈不能请拜的。请拜的人要往簸箕里丢拜钱时,不论多少,新郎新娘都要鞠躬答谢。负责敬酒的人急忙从簸箕里端两碗酒左右交叉后递给客人,客人交叉接过碗后,要将右手碗里的酒倒进左手的碗中,并把空碗还给敬酒的人。然后端着酒退出堂屋与他人慢慢品尝。看着这样的热闹场景我也激动起来,想讨碗喜酒,图个喜庆,也学着请拜人的样子往簸箕里丢了二十元钱,一对新人鞠躬,敬酒人递酒,那感觉真是美极了……

摇羊头娃拿扒取新名

  请拜在女方家的客人丢完拜钱后结束,接下来娃拿扒要为一对新人另取新名。娃拿扒在傈僳族的婚礼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他有婚礼主持操办者,证婚人、领亲人多种身份。先由男方家请的一位德高望重、懂礼仪的阿巴莫端酒为跪于草席的新人祈讨吉利的封赠语,新人饮酒后,两位娃拿扒各端一碗切碎的熟羊肝分发给在场的人,其中一位能说善道的娃拿扒从神龛上取下事先供奉的羊头羊脚,向家神敬酒两次,告诉家神要给新人另取新名了。按照傈僳族的习俗,新人的新名只有他们本族人才知道。即使是本族也要分大小长幼,长辈可以叫新人的新名,小辈不行。娃拿扒手拿羊头羊脚在家神面前上下摇摆,口中念念有词。首先祝福新郎的祖先老爷、叔叔婶婶,然后是平辈的兄妹,以及小辈的孙孙。取新名有时会反复多次,娃拿扒风趣幽默的言语不时引起堂屋内外客人的哄堂大笑。新名的诞生必须征得在场人的同意方能生效。取完新名后,这对新人就不再使用原来的名字。

“蹢脚舞”婚礼上的狂欢节

  请拜喝酒还在进行,屋外又响起了悠扬的葫芦笙。这是婚礼的最后高潮——通宵“打跳”、“蹢脚舞”直至天明。傈僳族婚礼上不闹洞房,新郎新娘当晚也不能同房,由新娘的兄嫂或姐姐、姐夫陪同,在新房共眠。

  由于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来自不同的地方,路程近的有几十里山路,远的要走一天。吃过喜宴喝完请拜酒已是晚上八九点钟,回家是不可能了,新郎家又无法解决几百人的住宿,加上冬季的高山又十分寒冷,所以,跳舞成了人们最好的选择。

“打跳”傈僳族婚礼上男女青年的狂欢节

  山里的夜,在热闹的欢乐声中挤进门来。追寻着葫芦笙的乐声,来到吃喜宴的场坝,只见场中两堆熊熊燃烧的篝火,人们围着篝火在葫芦笙手的伴奏下“打跳”,舞蹈以蹢脚为特色,故称蹢脚舞。蹢脚舞是德昌傈僳族婚丧嫁娶、丰收建房和祭祀时举行的一种大型集体舞蹈。舞步有三脚、七脚、搅脚、靠背等多种变化形式,舞蹈节奏激昂,舞姿轻盈,充满依恋浪漫之情。傈僳族男女青年在“打跳”中相见、相识、相知、相爱。

  按傈僳族传统婚俗,第二天早晨,新郎和新娘要带未成年的弟妹上山放羊,表示新家庭的诞生,新生活的开始。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